科技日报讯 大象是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其柔软灵活的鼻子尤其引人注目。以往的研究表明,早期的象类不仅有长鼻子,还有长下颌。但是,象类的长下颌后来却出人意料地缩短了。这种传奇的演化过程有着怎样的内在机制?长着长鼻子和长下颌的大象如何取食?对于这些问题,古生物学家一直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对早期象类的下颌与鼻子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早期象类的取食方式和有关器官的独特演变过程。相关研究成果11月2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eLife》。
研究表明,早在1700万—1500万年前的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早期象类中的明星物种——具有铲子状下颌的铲齿象,已发展出了用鼻子卷住植物配合下颌切断植物的进食方式,这是象鼻子最早实现卷握功能的证据。
“我们发现,伸长的下颌和下门齿,是早期象类主要的取食器官,而象鼻仅仅作为辅助工具,不同下颌形态的早期象类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王世骐说,随着生态环境逐渐变得干冷,铲齿象更能适应相对开阔的生态环境,其以草本植物为食,最终促进了象鼻抓握功能和灵活性的发展。
王世骐进一步解释说,开阔环境中取食行为的适应性,正是象鼻抓握功能演化的催化剂。在开阔的生态环境中,长鼻承担了所有的取食任务,并最终导致了原来的取食器官——下颌和下门齿的缩短。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邓涛表示,这项研究为认识大象这一重要类群所拥有的象鼻和下颌演化与生态背景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并为理解长鼻类如何适应环境、环境变化如何塑造独特器官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见解。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感谢IT之家网友你好啊_兔子、航空先生的线索投递!,自2021年...
梵想2T固态硬盘S790系列,读速7450MB/s,日常售价为5...
,海力士宣布已经完成了1bnm的开发,这是10纳米工艺技术的第五...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的最新报告,美国个人电脑在202...
提到高饱和度,有的人想到的是风光大片,恢弘大气;有的人想到的则是...
取代C++,Rust真的要重写万物了!在得到Linux、谷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