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来自浙江的64岁应先生(化名),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接受了该院院长、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吴皓教授团队为他们实施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据悉,“一老一小”两位患者成为人工耳蜗进入上海医保支付范围后,最先使用医保支付方式结算的两位患者。
据了解,上海市医保局印发《关于部分医用耗材纳入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通知》,人工耳蜗被新纳入上海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部分,并于10月1日起实施,支付类别为乙类。这也就是说,目前,人工耳蜗单侧植入的费用约需20万元;被纳入医保后,植入人工耳蜗和使用乙类耗材发生的费用一样,将由参保人员先现金自负20%费用,其余费用再按上海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支付。
吴皓当日对记者表示,此次,上海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实实在在地造福了患者及家庭,让更多适应症人群能尽早手术,尽早受益。
作为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吴皓指出,每年,中国新增听力障碍儿童约2万到3万人,其中有人工耳蜗植入治疗需求的听障儿童每年新增约1万到2万人。但是,由于治疗费用高昂,既往,植入人工耳蜗主要依靠患者家庭负担或残疾人基金予以补助,因此,不少筛查出来后需要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未能及时得到最合适的干预治疗。
据悉,小患者娇娇5岁时被诊断罹患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双耳佩戴助听器干预。近1年来,家长发现已经是小学生的娇娇听力损失加重,口齿清晰度逐渐下降,检查结果提示,其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吴皓说,在这种情况下,如不进行及时有效地干预,娇娇的语言和智力发育将受到影响,并会影响到她今后正常的学习、社交和工作能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年性聋已成为中国社会乃至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双耳同时出现逐渐缓慢加重的听力损失,医学上称老年性聋。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三分之一存在听力下降现象。5日植入人工耳蜗的应先生10多年前开始逐渐出现耳鸣伴听力下降,就医后被诊断为老年性聋。2年前,应先生听力下降伴耳鸣症状明显加重,佩戴助听器干预效果不够理想,经检查,应先生的双耳老年性聋严重程度已经达到重度以上。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老年性聋的危害已不仅局限于听力障碍。”吴皓教授解释,“老年人听力不好,沉默寡言,会出现理解力下降,造成或加重老年人群的心理及生理疾病,是导致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最大风险因素之一,因此老年性聋应当引起患者、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感谢IT之家网友你好啊_兔子、航空先生的线索投递!,自2021年...
梵想2T固态硬盘S790系列,读速7450MB/s,日常售价为5...
,海力士宣布已经完成了1bnm的开发,这是10纳米工艺技术的第五...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的最新报告,美国个人电脑在202...
提到高饱和度,有的人想到的是风光大片,恢弘大气;有的人想到的则是...
取代C++,Rust真的要重写万物了!在得到Linux、谷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