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岚
随着政策端多措并举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当前A股市场并购重组已进入“活跃期”,一批标志性、高质量的产业并购案例陆续涌现或更新进展。据不完全统计,自9月底“并购六条”发布以来,目前已有逾20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涉及半导体、创新药和工智能等行业。贴合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本轮并购重组潮的特点之一。
这一方面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视和支持。在政策层面上,无论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还是“并购六条”,都已明确提出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并购重组是企业实现“弯道超车”,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前并购重组热潮也折射出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打造新增长曲线,做优做强的迫切愿望。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接下来可积极行动起来,抓住资本市场政策红利“窗口期”,用好并购重组这一重要市场工具“向新而行”,最终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宜有的放矢,从以下三条路径切入:
一是“瞄准”关键赛道。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关键抓手。上市公司“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抓住历史性机遇,积极投身锻造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主阵地,对于做优做强无疑是事半功倍。对于主业成熟已经触碰“天花板”的上市公司来说,可以积极利用并购重组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二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随着对并购资产盈利等要求的放宽,上市公司也可以多将目光投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虽然目前尚未实现盈利,但从长期来看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市场价值的研发型企业,进一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应用。
三是产业链“强身健体”。当前,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且多变,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且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链主”型上市公司可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牵头,通过并购重组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强链补链,优化产业链一体化水平,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供应链体系,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总而言之,要念好并购重组这本经,上市公司应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推动更多的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感谢IT之家网友你好啊_兔子、航空先生的线索投递!,自2021年...
梵想2T固态硬盘S790系列,读速7450MB/s,日常售价为5...
,海力士宣布已经完成了1bnm的开发,这是10纳米工艺技术的第五...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的最新报告,美国个人电脑在202...
提到高饱和度,有的人想到的是风光大片,恢弘大气;有的人想到的则是...
取代C++,Rust真的要重写万物了!在得到Linux、谷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