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新增重庆、福建、广东、广西、河南、黑龙江、湖南、吉林、江西、辽宁、陕西、四川12省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受灾严重地区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加大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
“这种面向特定区域增加再贷款额度的做法,进一步凸显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功能和作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今年我国气候年景偏差,强降雨过程多、历时长,江河洪水发生早、发展快,一些地方反复遭受强降雨冲击,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复杂。”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了防汛抗洪救灾工作。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中国人民银行此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受灾严重地区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是对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体现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精准滴灌”、适时发力的特征。
本次新增额度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属于长期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中,支农再贷款自1999年起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引导其扩大涉农信贷投放,降低“三农”融资成本。发放对象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资金支持。支小再贷款自2014年起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引导其扩大小微、民营企业贷款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发放对象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资金支持。
董希淼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向受灾地区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受灾地区的积极性,并降低融资成本。金融机构应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加大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各类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地支持受灾地区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提高金融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薄弱环节的能力。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创设新的政策工具,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引导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推动了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这些工具在支持民营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董希淼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7万亿元,约占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15%,聚焦支持小微企业、绿色转型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业内专家认为,在做好“五篇大文章”背景下,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在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原则下,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感谢IT之家网友你好啊_兔子、航空先生的线索投递!,自2021年...
梵想2T固态硬盘S790系列,读速7450MB/s,日常售价为5...
,海力士宣布已经完成了1bnm的开发,这是10纳米工艺技术的第五...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的最新报告,美国个人电脑在202...
提到高饱和度,有的人想到的是风光大片,恢弘大气;有的人想到的则是...
取代C++,Rust真的要重写万物了!在得到Linux、谷歌、亚...